News category

Live Chat

五万纳米长超微导电纳米电线研制成功

发布时间: 2015-11-15 00:07 浏览次数: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纳米技术研究所负责人朱丽安布里亚克率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硅芯片上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制造超微导电纳米电线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制造出长度是其宽度5000倍的纳米电线。该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
据布里亚克教授介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微细的电线来进行连接,他们找到了使用分子制作电线的方式,这些分子能以自行排列成线的形式成为导线。然后使用这些分子作为模板,用金属进行填充,就得到了想要的电线。
研究人员使用自己开发的自排列工艺,制成了25根平行的铂纳米电线,每条电线的宽度只有10纳米,长度可以达到50000纳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宽度。
布里亚克表示,所谓的自排列工艺,就好比DNA的双螺旋结构,它也是一种自排列。在自排列中,分子可以相互识别,相互约定,形成一种结构。所使用的分子也非常简单,就是聚合体。布里亚克表示,这种电线可以满足连接超小电子元器件的要求。该工艺可以提高计算机速度和存储能力,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互联电网第三道安全防线的优化配置技术”通过验收
2007年9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南京主持召开“互联电网第三道安全防线的优化配置技术”项目验收会。经验收专家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国内电力系统为防止电网稳定破坏,广泛采用了低频减载(UFLS)、低压减载(UVLS)、振荡(失步)解列、高周切机和过载联切装置以构成第三道防线。这些装置的应用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动态电能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装置的配置和参数的整定还缺乏理论依据和实用化算法,随着省级电网的扩大和内外部联系的加强,省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越来越受到外部电网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省级电网内部的故障处理不当,很可能给外部电网带来安全稳定隐患。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电网事故充分说明,如果第三道防线配置和整定不当,电网运行将时刻受到大面积停电的威胁。
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非常重视进一步加强电网安全稳定第三道防线的建设。由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薛禹胜院士领衔、15名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团队,自2004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互联电网第三道安全防线的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出我国电网第三道防线建立的原则与建议,研究低频减载(UFLS)、低压减载(UVLS)和振荡解列装置的优化配置技术,提高互联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水平。项目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UFLS、UVLS和振荡解列的互联电网第三道安全防线的优化配置分析方法;提出了暂态安全性、中长期动态安全性一体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参数协调优化整定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提出以欠切风险和过切风险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各轮次切负荷量的切负荷整定方法;研究了第三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的协调问题,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揭示了切负荷控制对暂态频率跌落负效应和暂态电压可接受性负效应的机理。
  项目研究成果为第三道安全防线的优化配置与参数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充分发挥第三道安全防线的作用,协调防御由相继开断演化为系统范围大停电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在多个电网得到应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电网抵御严重故障、相继故障的防御能力,不仅给电力企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极其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