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芜湖产品制造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20家,总资产超过50亿元,从业人员4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0人。国家(芜湖)产业园是由原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目前,园区以奇瑞汽车为依托,已经形成了以大陆汽车电子、博耐尔汽车电器、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侨云友星、莫森泰克等50余家企业,3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和多家高校、技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雏形。主要产品包括汽车仪表、行驶记录仪、汽车空调、电动天窗、自动升降门、自动滑门、电喷系统、车身控制模块等。园区汽车电子类产品完成销售收入68.51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的62.85%,实现利润5.12亿元。汽车电子将成为芜湖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打造产业优势形成自身特色 在芜湖市汽车产业中,奇瑞汽车作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打破了合资品牌车一统天下的局面,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其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汽车电子作为提高汽车安全性、舒适性、操纵性的关键手段,同样得到了重视以及政策支持,这些都有利于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此外,芜湖建立了较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体系,形成了汽车电子行业的产业发展环境。随着奇瑞的上马,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迅速发展,建立起了从整车到所有关键零部件的完整配套体系。通过引进与培养并进,成功地构筑了汽车电子人才高地。为了发展汽车产业,芜湖市大力引进美、日、澳、法、德等国汽车机电企业的高技术人才,作为技术带头人,创造良好环境,留住人才,为我所用。同时建立了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引进人才提供创新发展的平台。 在大力发展民族品牌汽车的同时,还带动了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的壮大及其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近几年在芜湖市设立的汽车电子企业,基本上都是在自主创新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如博耐尔公司研发和生产汽车空调,埃泰克公司研发和生产汽车仪表和车身控制,莫森泰克公司研发和生产汽车天窗、电动摇窗等。这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外资企业对本土整车厂的控制。通过为奇瑞等汽车的配套,检验了产品的性能。截至2008年底,奇瑞累计申请专利3000余件,获得授权专利1600多件,在中国汽车知识产权领域遥遥领先,有力地提升了芜湖汽车工业整体技术进步和创新水平。 构建良好政策环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包括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芜湖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等文件。《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并制定相应的产业规划;自2005年至2008年,《芜湖市汽车工业发展导向目录》均明确将汽车电子产业作为提升芜湖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和完善汽车零部件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战略环节;《芜湖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芜湖市“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汽车零部件产业中要重点发展汽车电子。 目前,芜湖作为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之一,得到了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为迎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芜湖连同皖江地区其他8个城市一起申报国家级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得到了国家各部委的鼎力支持。 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目标是:通过一批项目建设,力争全市汽车电子产业投资总规模到2015年超过100亿元,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汽车空调、车载显示器件模块、汽车电子中央集成控制、汽车仪表、微电子材料等5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奇瑞、鑫科等一大批企业技术中心,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成以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生产研发为主的芜湖经济技术开发核心基地,以车载汽车电子等生产研发为主的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南分基地;以汽车CAD/CAM/CAE设计制造与试验及基础元器件生产研发为主的芜湖新区城东分基地;在产业技术水平、企业技术研发、自主创新成果等方面均超过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力争到2010年成为全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到2015年在国际上享有较大知名度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