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ategory

Live Chat

鸿海连接器研发专利相比十年前下降70%

发布时间: 2015-11-15 00:07 浏览次数:

    郭台铭表示,鸿海在研发及专利上的布局已经从量变到质变,发明专利比重从十年前的27%提高到去年的78%,显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未来五年更要持续朝向纳米、生医等领域布局。

    这也是郭台铭首次对外公开鸿海专利结构布局;他强调,鸿海专利不只是在数量上名列前茅,在不同领域的布局及专利质量也都提升,已经成为可创造收益的智慧资本,累积至去年收取的权利金已超过2亿元新台币。

    他指出,鸿海近八年来,在专利申请累积量的平均复合成长率为32%,总申请量累计已达5.93万件,核准数量也超过2.6万件。在台湾,鸿海连续六年是专利申请量和获准量的双料冠军,去年在美国专利获准排名是第22名。

    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一定成果,却不被外界认为具有重要性;郭台铭感叹,台湾很多小股东、投资者都不认为这个有价值,认为土地等才有价值。不过,将来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就是资产,像是英特尔、微软、丰田都布局专利,甚至连Google在搜索引擎上也要有很多专利。

    从鸿海的专利结构来看,发明专利逐年提升,十年前新型设计占65%,外观设计占8%,发明只占了27%,但是去年发明专利比重已经提高到78%,新型只占15%;他强调,主要就是因为技术创新,才能让发明技术比重逐渐提升。

    若从产业别来看,十年前大多数专利都是在部分,占94%,但到了去年,连接器只剩下24%,其它像是网络通讯、精密光学、无线通讯、LED、平面显示、纳米技术、PC系统等,布局已经有很大转变。

    郭台铭特别指出,鸿海去年在纳米技术上的专利比重已经达到4%,这也是未来继续布局重点,可以应用在材料技术上,甚至和很多其它生医、太阳能等领域结合。

    此外,像是LED、人机互动、精密控制/机器人、数字认证、声音影像压缩、图形应用接口、制造技术创新、精密光学、网络通讯也都是未来布局的方向。

    无论是那个领域,郭台铭强调:“重点是要做一些Fundamental(基础的)技术”,“不是今天做个包子、明天做个水饺”,鸿海应该是去生产面粉、去生长小麦,思考怎样让小麦长的比较快这类的事情。

    郭台认为,这几年尤其在不景气冲击后会让产业有结构性改变,而研发、申请专利、商品化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现在布局研发就是鸿海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