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记者来到宜兴各个工业园区采访,扑面而来的是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只见一排排标准厂房内机器正常运转,一个个建设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这片热土,孕育着推动宜兴产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宜兴市经贸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市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90%以上落户在园区,去年17个工业园区共实现销售收入12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0.5%,成为宜兴经济腾飞的“脊梁”。 以往,宜兴市的小企业多而散,产业结构不合理,集约化水平低,“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传统工业模式,一度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有效改变这种经济格局,宜兴市因时因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他们以环科园、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园等三个国家和省级园区为龙头,其他乡镇工业集中区为支撑,勾勒出一幅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全新蓝图。他们通过不断完善园区各项配套设施,加快推动企业迁园入区,积极实施重大技改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据了解,宜兴17个工业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98万平方米,拥有4100多家企业,在建9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07.72亿元,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占全市的91.4%和96.1%。 在宜兴,特色园区一个个蓬勃兴起,清晰地传递着宜兴产业“脱胎换骨”的信息。随着集聚化、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目前,宜兴电线电缆、化纤、环保、陶瓷等4大特色产业已跻身全省“百个产业集群”;新建、西渚分别获得“中国化纤名镇”和“中国亚麻纺织名镇”称号;官林镇集聚了类生产企业200多家,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10%。 随着企业迁园入区步伐的加快,一批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产业被逐渐淘汰。与此同时,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在各个园区悄然崛起。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园,成为招揽高新技术项目和人才的“强磁场”。宜兴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五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并跻身“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十强”。环科园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为主的“两区八园两中心”,去年服务业投入达到7.4亿元,增加值占园区GDP比重的47.8%,成为推动该园腾飞发展的“绿色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