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ategory

Live Chat

连接器加工贸易:机遇就在转角处

发布时间: 2015-11-15 00:07 浏览次数:

有订单,员工也高兴。

“09东莞,危中寻机”系列调查之四

新闻背景

正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广东代表团中,来自东莞的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长李毓全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李毓全在发言中透露,东莞的外企出口额占到全国的4.5%,其中加工贸易企业占了外资企业的45%,加工贸易的出口则占了东莞出口的80%以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东莞受到的冲击比许多地方都要大。

据黄埔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莞的外贸进出口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下跌,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暴跌至5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8%。而加工贸易进出口则成为其中的“重灾区”, 1月份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下跌44%,成为拖累总体外贸形势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

李毓全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虽然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见底,但东莞应对危机保增长的信心没有改变。

“今年以来,东莞出口有所好转,下降幅度正在收窄,有些指标呈现实质性增长。”李毓全的一番话让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看到了曙光。

金融风暴后的第一个春节过后,虎门镇大部分工厂已经陆续开工。但虎门镇口、九门寨、沙角等社区随处可见大量厂房招租的现象。这些招租的厂房都是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倒闭或搬迁的加工型贸易企业。

而还在运营中的小加工贸易企业,有订单的,自然喜上眉梢,没订单的,则面临生与死的抉择。

加工贸易企业怎样才能在危机下求存发展?他们现在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走进这些外向型企业,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暴给企业带来种种痛苦,更多的是机遇和希望。

有人困惑

“放弃它吗?那可是我们夫妻俩辛苦打拼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事业啊!继续这样亏下去吗?我们能拿出有多少钱来亏呢!……真是两难的选择。”

——虎门一手袋厂老板盖先生

该放弃还是坚持很难选择

在虎门九门寨社区做了10年手袋加工厂的盖先生怎么也不敢想,他的厂会出现目前这样窘况:“没单压过年,今年开工后才接到第一个订单,只基本维持了2月,3月份之后无着落。到时,工厂100多人怎么办?”

1999年,盖老板与妻子开办起自己的手袋加工厂。凭借良好的人缘、诚信经营的理念,盖老板把一家最初只有30余员工的厂发展成为一家拥有500多人的中型企业。眼看企业越做越大,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盖老板的企业陷入困境,订单突然间减少了六七成,已无法维持工厂日常的运作开支。

于是,盖老板只好紧急精减架构、缩减开支。尽管如此,公司还是出现了亏损状况,最多的一个月公司亏损达38万多元,最少的那个月也有好几万元。为了让企业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盖老板只好将工厂的规模不断地缩小,500多人的厂转眼间压缩至如今的100余人。

“放弃它吗?那可是我们夫妻俩辛苦打拼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事业啊!继续这样亏下去吗?每月这样亏,我们能拿出有多少钱来亏呢!……真是两难的选择。”虎门土生土长的盖老板夫妇面对记者时一脸的无奈与困惑。

在东莞,上万家中小加工贸易企业都面临着与盖老板同样的苦恼和困境。因为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支持,显得如此脆弱,完全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政府帮扶也是鞭长莫及

“要是政府能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就好了,哪怕是20万元!要是有50万元,那我们的工厂肯定有救了!”沉默许久盖老板抛出一句,随之又摇摇头,“企业要获得帮扶的门槛太高,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根本就沾不到边!”

盖老板说出了一个事实。为了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去年东莞市政府拿出8亿元来帮扶企业,今年还会投入几十亿元帮扶企业融资转型。但政府投入的资金不可能惠及每一家企业,更多的小企业像盖老板的工厂一样在生死线上挣扎。

“只有订单才能救企业!政府现在也没办法帮这些企业找到订单。”虎门镇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内销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不可能每家企业都有能力做到,政府投入的资金肯定是有选择的,得不到帮扶的企业也只能依靠自救。”

对于企业要求政府融资的愿望,市长李毓全在北京“两会”期间明确表示,对于困难企业“政府不能全包也不可能全包”。东莞正在探索企业“联保信贷”的办法,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通过朋友的企业进行几家联保取得授信。这一说法无疑给盖老板带来了新的希望。

有人惊喜:

“跟其他同行相比,我今年很走运,起码不愁订单。但我敢说,这些订单完全是靠口碑和产品品质取得的,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另一手袋厂老板刘士勇

6000多个手袋订单“从天而降”

与盖老板一样,刘士勇也是一个小型手袋厂老板。但是刘士勇开办的手袋厂不仅没有因为金融风暴而减少了订单,他现在手头上的订单还比去年翻了两番。

刘士勇制胜的法宝是产品质量保证,技术含量高。“我们工厂为客户加工的手袋都是些中高端的产品,加工的产品均达到国际标准,而且材质好,所有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产品都是100%合格。”

刘士勇最近获得的一份6000多个手袋的订单就是因为产品质量好“意外”取得的。

去年10月,刘士勇帮日本一客户加工1800多个手袋,12月,按照合约按时按质地交货给对方。但仍遭到投诉:“你们价钱太贵了,比浙江和广州等地加工厂贵了35元,太贵了。”

当刘士勇觉得这个客户今后可能没戏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月5日,该客户再次找到刘士勇,“虽然你加工的包比别人贵,但是你加工的手袋的品质100%合格,且货期保证,所以今年再次选中你。”

这次客户一次性给刘士勇下了6000多个手袋的订单。如今,他的厂加工货品订单已排至今年5月份了。

刘士勇笑言:“跟其他同行相比,我今年很走运,起码不愁订单。但我敢说,这些订单完全是靠口碑和产品品质取得的,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有人雄心壮志:

“在同行中我们属于技术创新型企业,有自己的专利核心技术,而且在高端市场中,这让我们在危机中面对的竞争和压力没其他企业那么大。”

——富加宜(东莞)有限公司厂长陈也

“把公司变成同行中标杆企业!”

同样面对危机,由陈也带领下的富加宜(东莞)有限公司在危机中则显得游刃有余,充满自信。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的订单锐减20%,但去年12月开始,订单已恢复正常,现在甚至比往年还要好!”厂长陈也表示,现在国际市场对高端的需求在减少,但富加宜的市场份额却在危机下不断扩大。

过硬的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令富加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始终处于较为主动的位置。陈也说:“在同行中我们属于技术创新型企业,有自己的专利核心技术,而且在高端市场中,竞争对手不像中低端市场那么多,这让我们在危机中面对的竞争和压力没其他企业那么大。”

通过调整价格、缩短交货期等方式,陈也的公司在市场需求大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还是“抢到”了许多订单。“2008年3月金融危机还未真正显现时,我们已意识到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提早做好了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主要市场在欧美,却能够在这个时候保住订单。”陈也表示。

今年,富加宜大刀阔斧地结束了在欧美成本高的子公司,准备把欧美部分研发中心、主要设备和产品转移到国内,达到资源整合控制成本的目的。

随着条件的成熟,陈也下一个目标就是,开拓国内市场订单,把东莞公司发展成为国际同行中的标杆企业。

专家建言:

“政府当‘炮兵’,企业当‘士兵’”,政府可以成为一个组织者,选择国内的一些重要城市作为平台,在这些城市建立一个广东产品专业市场。”

——广东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

政府帮建广东产品专业市场

丁力认为,目前,东莞外贸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不是资金,而是市场。

“我认为这类企业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产品打入国内市场,当然开拓国内市场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些外贸型中小企业原本就是依靠比较优势,如人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便宜等等来发展的。一旦它们要进入国内市场,这些优势就不存在了。它们只有靠企业产品的品质,必须借渠道、打品牌,方能在国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然而,短时间内完成转型升级几乎难以做到。丁力表示,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给予帮助,“政府当‘炮兵’,企业当‘士兵’”,政府可以成为一个组织者,选择国内的一些重要城市作为平台,在这些城市建立一个广东产品专业市场,为广东的中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一个贸易平台,来帮助这些企业找到相应的销售市场。

相关新闻

“东莞将探索建立外资企业产品直销中心,使得内销环境进一步优化。”

李毓全北京

谈应对危机

本报讯 (记者李少威)金融危机让东莞市长李毓全成为全国两会中媒体采访的焦点人物。

不一定只盯着内销

昨日对有关媒体谈及金融危机时,李毓全表示,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而言,海外市场政府能帮上忙的地方不多,国内市场可帮他们做些事情,东莞将探索建立外资企业产品直销中心,使得内销环境进一步优化,内销渠道更畅顺,并加强对100家内销重点企业的扶持。

但李毓全也强调,有市场就有竞争,全部企业产品都依靠内销也不可能。他认为,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传统产品,也不一定只盯住国内市场,比如家具等产品,外国人也要用,在外面也有销路。

扭转趋势靠改革创新

李毓全介绍,东莞经济外向度高达200%,他坦承东莞所受的冲击比许多地方都要大一些。

不过他也透露,今年2月份企业的订单已经比原来想象的已经好得多,2月份东莞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2%。

“2009年,我们希望危机早点过去,经济发展能够平稳,能够在保住年初订下目标的基础上,再增长快一点。”李毓全说,要尽快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单靠老办法、老思路、老制度肯定不行,必须改革创新,如果拖拖拉拉,就会丧失机遇。